灵空山风景区位于沁源县西30公里处的灵空山镇境内,景区可游览面积15.4平方公里。它西靠霍山主峰,北接绵山,南近黄梁山,方圆100多平方公里。灵空山原名九顶山,因佛教活动而得名灵空山,是山西省著名风景名胜区。1995年被命名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奇峰竞秀、峡谷奇险、林茂花香。其林木树种尤以油松为主,百年以上古松举目皆是,参天蔽日蔚为壮观,被誉为“油松之乡”,是山西省政府公布的自然保护区。著名景观“九杆旗”2004年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号称“世界最大油松”。景区核心地带坐落着创建于唐代的圣寿寺,圣寿寺古建筑群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相传唐懿宗第四子李侃在此创建道场,并圆寂于寺庙背依山崖的“净身窑”之中。灵空山以其优越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山西省内独具特色的名山胜地。
九杆旗——九杆旗位于圣寿寺后的须眉山顶,它由一株主干派生九根笔直地直上青天的支干,远看如同九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它独松成林,伟岸非凡,长期以来已成为灵空山的象征和标志。
九杆旗树高50余米,主干直径1.6米,树冠冠幅70余米,木材蓄积量近50立方米。树龄大约在800年以上,是中国油松中最壮观最奇特的巨松,因此被誉为“中国油松之王”。2004年6月上海大世界基尼斯将其载入世界纪录,称为“最大油松”。
圣寿寺——圣寿寺建于灵空山中“半面佛”巨壁之下,背崖临谷,雄视南天。创建于唐代,曾称“铁瓦寺”,五代后称“先师禅院”,北宋端拱二年 (即公元九八九年)赵匡义御笔赐额为“圣寿寺”,一直沿用至今。
圣寿寺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沿东西横向一字排列五座院落,居中的院落建有供奉先师菩萨及四海龙王的五楹大殿一座,向东的两个院落依次建有观音殿和关帝庙,西边的院落依次建有地藏殿和罗汉殿。圣寿寺以中央大殿为主,左右对称排列的建筑布局,打破了我国古寺一般采用以纵轴为序、前后排列的建筑格局,虽是因地制宜而建,但这种建筑在自然采光和建筑学上都占有一定的优势,表现出我国古代人民在建筑设计上不拘一格、敢于创新的精神和聪明才智。
弥勒殿的东西两面是砖木结构的钟鼓楼,顶部呈尖形,似受伊斯兰教建筑风格影响,下有半圆形拱门。两边山门上都有砖刻楹联和雕砖图案,东边钟楼门洞两侧的楹联为“山鸟不知名利客,野花犹献庙堂香”;西边鼓楼门洞两旁的楹联为“峰影不随流水去,鹤声犹带夕阳飞”。砖雕图案有团龙、福禄寿(梅花鹿和寿星)、麒麟、荷叶荡舟、狮子、蝙蝠、葡萄、竹节、荷花等传统吉祥图案,表现细腻,工艺精湛,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进入山门,与钟楼、鼓楼正对的是大院东西厢房的南山墙,山墙之上各有一个约12平方米的砖雕合体大字,东墙壁为“有感”,西墙壁为“有应”,字体为楷体,笔力苍劲,结构巧妙。
圣寿寺主院正殿面阔五间,丹柱雕门,斗拱叠架,屋脊高耸,庄严肃穆。殿中神台所供主尊为贴金铜铸先师菩萨像,金碧辉煌,面容慈祥,左右两侧为木雕彩绘四海龙王像,端坐龙椅,神态各异。殿内东西两壁有彩绘壁画,东壁为“飞龙布雨图”,西壁为“猛虎下山图”,东西厢房为二层砖木结构青瓦楼,面阔均为三间。东厢房供观音菩萨,左右两边侍立着善财童子和龙女像。西厢房供地藏菩萨,左右侍立道明和闵公像。
净身窑——净身窑是先师菩萨(唐懿宗第四子李侃)园寂坐化之所,此窑凿于唐末时期,距今1100余年。窑口面南,距地面约15米。窑内地面面积约12平方米,内室高度约2.5米,石壁上有北宋大中祥符三年所凿浮雕石刻造像5区。其后壁为四方佛,均为“一佛二弟子”。东侧刻有骑坐狮子的文殊菩萨浮雕造像。据民间传说,窑内曾供有先师菩萨肉身包骨真像,现已不存。1988年,重塑先师菩萨泥塑彩像供香客膜拜。净身窑凿于半崖之间,象征超脱尘世、脱离苦海,达到“六根清净”的境界之意。
距专家勘察分析,古时净身窑与地面之间曾建有一条由西向东的栈道,从净身窑西侧崖下起,经净身窑至东侧半面佛崖壁,全长近100米。现在崖壁上还存有古代架设栈道时凿就的方形石孔,后来栈道毁坏,古人就搭建了简单的木梯供登高拜谒。
峦桥——峦桥架设在灵空山圣寿寺西50余米的狭谷悬崖之上,横跨南北天堑,是一座杆栏式叠架桥梁与歇山顶单椽长廊建筑组合的明代古桥。全桥长15米、宽4米,桥面距河谷地面13米。桥的梁架部分由15根直径55—65公分、长17米的木梁组成,仅梁架部分就高达3米。桥上建有长廊五间,鼓镜式木雕柱础,木板间柱遮栏,雕花圈口,柱间施栏额,整支独木额枋通长贯连全桥,上下浑然一体,结构坚固。柱头斗拱一斗三升,七辅作双抄下昂,猪嘴形昂头。辅间斗拱假昂头内联垂蓬柱,云形耍头。桥两端转角斗拱与辅间斗拱成雕龙形,昂头亦为龙头。四椽角加插飞,屋脊刹狮、象、宝瓶,四角装套兽、显神,风铃垂挂。整座古桥造型优美,丹柱画廓,在晨昏的霞光中风采异常,辉映灵空。
仙桥——仙桥位于圣寿寺东500米处的深山之中,横跨于风洞沟北部起点之上,是一座带有神话色彩的石拱古桥,远看像一轮朦胧蚀月升挂两崖之间。它是沟通圣寿寺与其东侧山巅上东钟楼的必经之路。桥下靠西100米处就是将军沟、草沟、风洞沟三条峡谷交汇处,因此,五龙川、韩洪川、苗伟川、水洞川之水都在仙桥西侧交汇,然后流入风洞沟,再经中峪乡龙头村,归入沁河。自古以来,仙桥在灵空山景区就是极受游人香客称道的一处景点。
早在明清时期,古人就将仙桥和峦桥并称为“灵空十景”之一。仙桥的最初建筑年代为明代早期或更早,确切时间已无据可考。原为单拱石桥之上建砖木结构单檐棚式长廓三间,显得极为朴素典雅。后来1988年灵空山圣寿寺维修工程中,将其改为双重檐长廓风雨桥,原石拱未作维修,依然坚固耐久。石拱正中东面刻有一龙头,西面刻有打了结的龙尾,显出古朴庄严的风貌。
在仙桥石拱之下,有一条长约2米左右的巨石横架于南北危崖之间,传说是龙母的金簪幻化而成的。
下一篇:花坡风景区